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未来3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05: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未来3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 本文发表于《学习与探索》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

未来3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

本文发表于《学习与探索》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

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另一方面,这个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在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实现的工业化。因此,未来30年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未来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展开的,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对我国的工业化推进方式和配套政策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国当前制造业下滑过快、服务业占比上升过快的“过快去工业化”倾向,应当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是未来中国深化工业化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从技术突破、产业组织结构变革和各国产业政策部署的最新趋势看,作为最主要的通用技术和使能技术,5G和人工智能的加快突破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产业政策的体系、重点和实施方式必须适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

工业化 新工业革命 通用技术 产业政策 未来30年

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另一方面,这个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在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实现的工业化。

这个双重叠加的任务要求我们在工业化战略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两方面原则,一是必须遏制中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倾向,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占比,防止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二是抓住新工业革命提供的战略机遇,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通过抢占5G和人工智能等新工业革命制高点深化工业化。因此,未来30年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是中国深化工业化的急迫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就业人数急剧下降,总体约减少了2500万岗位,欧盟国家制造业就业至少减少了约1/3。同时,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逐步降低,这被认为是“去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东亚一些高收入国家也开始自己的“去工业化”过程,甚至一些中等收入的拉丁美洲国家和南非在推进激进的经济改革后也开始“去工业化”。由于这些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人均收入远低于工业化国家,所以被认为是“过早去工业化”,而且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上述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后,制造业所带来的技术渗透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外汇储备效应都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服务业效率提高能够承担支持经济增长的引擎,此时制造业占比降低被认为是“成熟去工业化”;但是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就业低于整体就业的5%,就开始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这就是“过早去工业化”,由于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取代制造业的可能是低技能、低生产率、低贸易度类型的服务业,这些服务业无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来替代制造业的作用,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如果从工业化是生产要素组合从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这个界定出发,“过早去工业化”实质是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高级突破性变化而工业化进程却被中断(黄群慧,2018)[1]。一般认为,“去工业化”呈现规律性的原因是由于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人均收入呈现“倒U 型”的关系,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制造业就会下降。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国家相对于早期工业化国家而言,制造业的就业峰值以及制造业达到就业峰值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去工业化”现象产生的条件要求更低,也就是呈现出在更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典型特征事实。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已从2006 年最高的47.6%下降到2017 年的40.5%,同期第三产业比重从41.8%提高到51.9%。其中,工业比重从2006年的42%下降到33.9%,呈现一种“过快去工业化”倾向。虽然第二产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我国工业比重的下降既有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也有经济“脱实向虚”的不利影响。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占比提升速度的确过快。1978--2011年,中国服务业占比年均增长约0.6个百分点;2011--2016 年,中国服务业占比年均增长约1.5个百分点。应该说,服务业占比快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同样,世界上也少有如此速度的结构变迁,1985--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增长了21.3%,而同期土地稀缺OECD国家、其他东亚国家、印度、其他南亚国家、土地富足OECD国家、拉丁美洲、中东与北非、次撒哈拉非洲、世界平均、发展中国家平均变动分别为10.6%、7.5%、14.1%、9.1%、7.0%、12.5%、-0.3%、1.9%、6%和7%,中国是服务业占比增速最快的。对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不能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这是因为相对于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而言,服务业具有两方面缺陷:一是服务业资本深化程度不够,占比过快增长会使全社会人均资本降低,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近些年,服务业占比提升而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所谓的“结构性减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是服务业发展由于知识专用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占比过快增长不利于经济的包容可持续增长。因此,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可能并非“善事”。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0/1109/645.html

上一篇:速看!高州3年内将迎巨变!最新旅游蓝图已出炉
下一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