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好书·书摘|讲上海史和中国的工业化,不能绕过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0 06: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小史》 仲富兰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精彩书摘 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虹口购买了外国人开设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905年,


《上海小史》

仲富兰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精彩书摘

1865年,清政府在上海虹口购买了外国人开设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905年,“局坞分家”;1912年,北洋政府将江南船坞改称江南造船所。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百年沧桑,历久弥坚、长盛不衰,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中国第一厂”。

说起江南造船厂,它一百多年的沧桑道路,正是中国晚清到现代,从最早的官办军事企业到国家特大型企业所走过道路的一个缩影。江南造船厂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中国第一厂”,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既承载了一个濒临绝境民族的富国强兵之梦,也开始扭转国人由内控天下到外向海洋的世界观,它是近代中国强国之梦、海洋之梦开始的地方,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她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被称为国运的“晴雨表”、时代的“风向标”,还是上海孕育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摇篮。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江南造船厂具有荣耀的历史,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每个江南人都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后,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1950年代,江南造船厂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江南造船厂从晚清诞生之时起,就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富国强兵之梦。

从江南制造总局到江南船坞,从江南造船厂到江南造船集团,她见证了历史,更引领着未来。


▲江南造船的百年船谱

在发展船舶工业的同时,江南造船厂成功承建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如我国第一座导弹发射架、葛洲坝大型船闸闸门、宝钢总厂200米钢质烟囱及塔架等。进入90年代,还承接了上海体育场、上海大剧院的钢屋架,以及上海延安路高架、金融大厦、航运大厦、浦东国际机场和长江三峡等重点项目中的大型钢结构工程,并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压力容器生产基地。作为中国近代化产物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反过来开启并深深影响了上海乃至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960年4月,江南造船厂自行设计制造

的“东风”号万吨远洋轮下水

上海是江南典型的港市,轮船,特别是远洋巨轮的建造,既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也仿佛就是一种开放的象征。开埠之前中国南北整个物流交通体系是以大运河为中心,整个运河城市带在清帝国晚期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到海运取代河运的时代,上海的地缘优势才可能显现出来。江南造船厂作为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中国工业的世纪腾飞,上海不断涌现一个个工业巨擘,这一艘艘“制造业巨舰”,正逐渐构成中国民族工业的现代化“船队”,高速驶向更加广阔的海域。


江南造船厂是上海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建设自己工业化体系的一个缩影。一个半世纪创造百余个全国第一,得益于“江南精神”的代代传承。

节选自《上海小史》

资料:新书季

编辑:徐诺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1/0520/951.html

上一篇:从街边堂食到工业化生产 柳州大力打造螺蛳粉全
下一篇:煤电与中国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