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深响授权创业邦发表,作者王舷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几乎每一年的电影电视节论坛都会讨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影视工业化,行至何处了?
这是一个令人惭愧的尴尬话题,因为讨论了这么多年,中国影视在工业化的路上仍然步履蹒跚。小到茶水工从盒饭捞油水、剧组车辆驾驶员偷油卖、剧本格式不统一,大到项目层层转包、“作品靠赌”“管理靠吼”……大量剧组的作坊式生存现状注释着影视工业化收效甚微。
“比如灯光,古装剧拍个室内景,光源怎么布置,全凭经验,效果参差不齐。”一位从业者告诉「深响」,很多拍摄缺少全局思维,单场景拍完了但和前后内容衔接不上,又导致返工。这就对成本控制和拍摄周期控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经常一弄就是人山人海,经常返工。有个戏大场面拍500人的群演,拍完发现这些镜头叙事逻辑连不上,事先没有做动态预览。其实按照工业化标准,你必须把明天分镜头的剧本弄出来,做一个动态预览,看看怎么把叙事的逻辑连上,让故事成立,让场面渲染的情绪到位。但是他们没有,上来就拍,拍完剪辑师发现连不上,于是重新花30万把500人找来,再来一遍。”
另外,在影视制作的时候,大量修改是“浪费”的。如果要改一个画面,需要把整个视频重新传,既浪费存储空间,也浪费时间。相比互联网,程序员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直接打个“补丁”,效率完全不同。更不用说此前各个环节割裂,拍摄团队与剪辑团队并不协作,这就导致拍完了就完了,场景就撤了,至于拍出来的内容最终有没有用,没有人管。
这些现象不免让人疑惑,既然思想层面大家早就明白工业化的好处,为什么执行层面就难以推动?究竟有哪些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影视真能工业化吗?怎么工业化?
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总结了当下影视行业工业化的三大症结:
同时他也给出了答案——「行业规则重构+智能制作」。“5G、AI、云计算等基础能力的具备,技术创新将对行业规则重构形成支撑。”
在解决问题之前,不妨找找问题的根源,这是第一性原理,也是避免头痛医头的唯一方向。参考影视工业化非常发达的好莱坞,梳理其发展历程,你会发现他们的工业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1912年“美国喜剧之父”麦克·塞内特将工业化思维带入电影创作,将电影创作切分为不同的环节,降本增效。一战过后,大量资金涌入好莱坞,最终形成了包括派拉蒙、米高梅等在内的“好莱坞八大”,结束了分散时代。
此后,能够保证效率和结果概率的“麦克·塞内特”生产模式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催生出了较为成熟的好莱坞制片厂体系。制片人中心制、导演中心制、“类型片”也登上舞台,“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对比起来,中国影视工业化和好莱坞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产业分散和缺少系统两个层面。影视工业化这么多年难以推动,和环节太多且行业分散直接相关。不管是主观上的各自为战,还是客观上的孤立无援,在整个影视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在剧组管理、具体拍摄、制片管理等都没有一个较为体系化的流程和规范。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谈到:"工业的核心是什么?是把不容易被量化的东西量化、标准化。为什么要标准化?标准化、量化后,这样才能被分配。我们要做的是把本身模糊的东西标准化和量化,并且要在基于人情的环境下把它推进下去,这是我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个雏形。"
在爱奇艺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眼中,目前国内影视工业化的主要阻力第一是习惯,第二就是对商业收益的理解。“人很难改变一个习惯,第二就是收益,他可能会觉得你一提高效率,他的收益肯定低。但事实上他需把过去不合理的成本减下去,收益会更高。这个是需要适应的点。”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1/0517/943.html
上一篇:“再提”影视工业化,爱奇艺要“制造”新娱乐
下一篇:影视工业化摁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