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贵州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工业经济平均增速9%左右,保持高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地区的赶超态势,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全国第25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1位。
扎实推进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和“双千工程”,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全部跨上千亿级台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园区、开发区不断增强产业集聚高地效应,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形势,省委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要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
当下,贵州工业在新征程的春天里扬帆起航,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十三五”以来,贵州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明确提出不能走规模扩张、粗放发展的老路,而是要走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供给侧角度发力的新路。“千企改造”工程,就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工程。
2016年以来,实施“千企改造”是促进贵州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一招”。过去五年,6000余户企业实施改造升级项目7000余个,拉动技改投资近5000亿元,助推了一大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千企引进”做大增量,华润、恒大、苹果等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入黔投资兴业,为贵州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化解钢铁过剩产能220万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66.8万吨,停建水泥产能630万吨,退出落后产能52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创造性实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2020年磷石膏基本实现当年“产消平衡”。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原开磷、瓮福完成整合重组,贵州磷化集团正式组建并挂牌,标志着贵州磷化工产业向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出重要一步。
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在重要基础原料——石膏粉的加工技术上取得多方面突破,在强度、防潮性能等瓶颈问题上取得革命性飞跃。在这个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贵州磷化工行业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新格局,贵州川恒化工、贵州金正大、贵州芭田等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贵州安达科技、贵州威顿晶磷等企业在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作为贵州第一批“千企改造”企业之一,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投入1.2亿元进行升级改造,自主研发和建设了国内首个高性能混凝土信息化产业平台“砼智造”,并建成我国首个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库。依托“砼智造”,兴达兴构建大数据公共服务新模式,带动企业“登云”“用云”,整体提升了贵州混凝土行业的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从空间布局到产业升级错位发展的“工业强市”战略在赤水经开区持续深化。以当地生态产业竹为主,赤水经开区形成了以纸制品、家具、竹集成材、特色食品药品、新技术新材料等五个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区域规划成效显现。
随着全省开发区的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构建起以煤、电、铝、磷、酒、装备制造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首位产业体系,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等一批新兴产业在开发区落地生根,有效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效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及城市空间拓展,全省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20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3117家,占全省65.3%。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在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5月就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个金属3D打印的自动驾驶底盘。2020年4月,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PIX自动驾驶底盘+多功能舱体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产品发布仅一个月便与20余家来自广东、重庆,以及美国、西班牙等地的国内外客户签约。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1/030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