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漫无边际雪白的 天山 山脉,就像一条洁白的玉带,时隐时现;戈壁滩 上特有的一种耐旱植物骆驼刺,紧紧地贴着地面,一簇簇,一片片,就像一个个褐黄色的大刺猬,毫无规则的一直伸向天边。就在这里,陕铁院的大学生们正紧张地投身于祖国边疆工程建设之中……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陕铁院39名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奇木 高速公路 项目工地上,用辛勤的汗水奏响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之歌。而就在距离天山脚下一百公里开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东部,由中铁二十一局一公司承建的S303线奇台至木垒高速公路正在昼夜紧张施工。在该公司施工技术人员队伍当中,有39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就是来自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
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由陕铁院学生主要参与建设的一号拌合站于去年6月拔地而起,正式投入使用,是全疆最大的标准化拌合站。2011年4月初,杨世福等39名陕铁院材料工程技术、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与中铁二十一局一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提前一年便落实了就业单位。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公司在新疆刚刚中标奇木高速公路项目,并准备开建,特邀他们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
4月的戈壁滩异常寒冷,再加上肆虐的沙尘暴,陕铁院学生们在测量作业中必须要穿上厚厚的军大衣。(学生提供)新疆省道303线奇台木垒高速公路全长71公里,起点位于三个庄子乡双涝坝村东南侧,与大黄山-奇台高速公路终点顺接,途经木垒河、县道X192、木垒县城北、博斯坦乡伊尔哈巴克村北,终点为大浪沙与木垒-鄯善二级公路衔接处。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大桥1座、中桥8座、小桥5座、互通式立交4处、分离式立交4处、通道桥23座、天桥9座、涵洞130道、合并设置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1处。投资概算17.5亿元,计划2012年11月底完工。该高速公路工程虽然只有71公里,却是连接新疆两个重要产煤区准东煤田和大黄山矿区的能源通道连接线。该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奇台、木垒及准东地区的石油、矿产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特别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铁院学生康亚峰(右)与同学一起,在一号梁场检查25m箱梁波纹管的坐标
陕铁院学生张辉在进行钢筋标距
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2011年4月10日,这批赴新顶岗实习的学生们顺利抵达位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奇木高速公路项目部,并很快克服了新疆与内地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所带来的身体不适。4月12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项目部领导的指挥下,39名大学生从建点入手,随即参与到了全线复测、拌合站、试验室、梁场等的建设工作,见证了项目各类设施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进行全线复测时,学生们每天提上30多斤重的仪器、背着木桩,在石子遍地的茫茫戈壁滩上徒步测量,来回10多公里的路程下来,鞋子穿坏了五六双。中午饿了,就在路上吃点馕饼、咸菜之类的,吃完后继续测量。新疆的气候较为干燥,在野外作业时,由于光照强度大、紫外线特别强,脸上经常会晒脱皮。那里的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很大,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施工作业。学生们坐在皮卡车上到工地一趟,回来后就变成了“兵马俑”。项目部的厨师还总结了“刮风不炒菜、下雨不蒸馍”这句话来形容那里的风沙之大、降温之快。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0/110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