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人无自信难以自立,国无自信难以自强。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更是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 政府是坚定中国制造自信的强大后盾。放眼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政府不作为的条件下成为制造强国。我们必须发挥好政府的战略谋划和政策引导作用,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强大支撑。
■ 企业是坚定中国制造自信的核心力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在坚定中国制造自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制造企业强,中国制造才能强;制造企业有自信,中国制造才能有自信。
■ 消费者是坚定中国制造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国品牌要成为世界名牌,首先要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对中国制造的自信,最终要表现为中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
?
人无自信难以自立,国无自信难以自强。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更是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制造业已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挤压,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产成本上升、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挑战。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我们更需要坚定对中国制造的自信。
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底气足则自信强。对中国制造的自信来自哪里?
自信,来自于我国不断提高的制造实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航天工程、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大飞机工程、高速铁路、国产航母等一大批“中国制造”成果惊艳全球。这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新成就、新突破,正推动我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已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有理由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自信,来自于我国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令众多国家羡慕的潜在市场需求。当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逐步显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一项项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的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不仅对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日常消费需求愈加旺盛,而且对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高端需求日益凸显,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信,来自于我国不断显现的人才优势。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最宝贵的资源。当前,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总数超过1.5亿。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优化升级特征更为明显。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研发人员在企业从业人员中的占比逐年增加,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加快,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引进数量快速增加,引进人才层次不断提高,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我国的人口红利正转化为人才红利,为实现制造强国积蓄了源源不断、充沛强劲的动力。
自信,更来自于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党以巨大的改革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正是因为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我国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正坚实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zonghexinwen/2020/073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