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谁在群里发了个链接“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点进去看,美不胜收,再细细看讲解,每一件艺术品有哪些特征,从而判断这些艺术品产于哪些地域。突然心里一揪,现在的艺术品很多,能通过做工、线条、图案分辨的能有多少呢?我们一边在追寻技艺炉火纯青,一边在同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潘鲁生教授说:快速的工业化以来,我们对传统手艺的认识、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产业加工阶段,没有上升到文化、哲学和精神层面的认同。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在评论某位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时,我写道:粗犷的线条中带着西北人的豪爽,有着大漠苍茫的味道。他本人看了我的文字后说,粗犷的线条是在说他的工不够细致,一定要改掉。
粗犷也好,细致也好,都是一种风格,在我看来,就像是宋词里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各的美。说作品粗犷也不是在说作品不好,只是西北人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是生活环境带给人的烙印。如果不论载体、不论题材,都追求精致,我觉得这就是将作品的血与肉、情与爱隐藏在一副做工精致的面具之下……
令人担忧的是,这不是少数。目前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而是技艺的精进。就像一篇堆满华丽辞藻的文章,初看惊艳,再看索然无味。恰恰是这样的追求,限定了我们的思维。甚至我们在攀比时,想的也不是思想的承载,而是在同一题材上更加细致、鲜活生动,这样说来,所谓的手工制作也不过是潘教授口中的产业化生产。
那么,工艺美术应该怎样上升到文化、哲学、精神层面的认同呢?或者通俗地讲,如何让作品个性化?必须有文化的养分,有来自生活、艺术、美学的涵养,这些是工艺美术天然的土壤和母体。
地域,我们所生活的这些区域,是我们真正感受和理解的。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贾平凹的秦岭,养育了他们的山水同样也在他们的基因中植入了文化的种子。当我们钟情于地域文化时,那些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想象、美学特征就会承载着创作者饱满的情感成为创作时尚。
精神上的无家可归和漂泊无根的思绪,这些精神的欲求,也都需要我们尝试回归,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域文化就是我们创作的基石。
不知谁在群里发了个链接“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点进去看,美不胜收,再细细看讲解,每一件艺术品有哪些特征,从而判断这些艺术品产于哪些地域。突然心里一揪,现在的艺术品很多,能通过做工、线条、图案分辨的能有多少呢?我们一边在追寻技艺炉火纯青,一边在同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潘鲁生教授说:快速的工业化以来,我们对传统手艺的认识、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产业加工阶段,没有上升到文化、哲学和精神层面的认同。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在评论某位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时,我写道:粗犷的线条中带着西北人的豪爽,有着大漠苍茫的味道。他本人看了我的文字后说,粗犷的线条是在说他的工不够细致,一定要改掉。粗犷也好,细致也好,都是一种风格,在我看来,就像是宋词里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各的美。说作品粗犷也不是在说作品不好,只是西北人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是生活环境带给人的烙印。如果不论载体、不论题材,都追求精致,我觉得这就是将作品的血与肉、情与爱隐藏在一副做工精致的面具之下……令人担忧的是,这不是少数。目前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而是技艺的精进。就像一篇堆满华丽辞藻的文章,初看惊艳,再看索然无味。恰恰是这样的追求,限定了我们的思维。甚至我们在攀比时,想的也不是思想的承载,而是在同一题材上更加细致、鲜活生动,这样说来,所谓的手工制作也不过是潘教授口中的产业化生产。那么,工艺美术应该怎样上升到文化、哲学、精神层面的认同呢?或者通俗地讲,如何让作品个性化?必须有文化的养分,有来自生活、艺术、美学的涵养,这些是工艺美术天然的土壤和母体。地域,我们所生活的这些区域,是我们真正感受和理解的。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贾平凹的秦岭,养育了他们的山水同样也在他们的基因中植入了文化的种子。当我们钟情于地域文化时,那些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想象、美学特征就会承载着创作者饱满的情感成为创作时尚。精神上的无家可归和漂泊无根的思绪,这些精神的欲求,也都需要我们尝试回归,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域文化就是我们创作的基石。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120/704.html
上一篇:新型期刊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下一篇:电视剧行业现状下的平台化网剧生态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