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文明阵痛中的“殉道者”——高尔斯华绥《品质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1 1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批判意识已经有了共识:工业化大生产掠夺了传统手工业的阵地,冷冰冰的利润诉求碾压了呕心沥血的品质恪守,坚持传统制鞋之道的格斯拉因此失去了自己维

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批判意识已经有了共识:工业化大生产掠夺了传统手工业的阵地,冷冰冰的利润诉求碾压了呕心沥血的品质恪守,坚持传统制鞋之道的格斯拉因此失去了自己维生的土壤,最终死于饥饿。

如果对格斯拉“饿死”的结局一锤定音,那么他的死亡便充满了一种被动的辛酸与惨烈,他成了资本铁轮下弱小的牺牲品。小说多少呈现出无奈、痛苦、乏力乃至绝望的批判底色。如果从小说笔法的象征性的角度来另作解读,或许格斯拉之死别有动因,而小说的批判性也“别有洞天”。

“封闭”的空间与个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格斯拉的店铺设定: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

格斯拉的店面非常低调。“日耳曼姓氏”暗示着他的德国血统,很自然让人联想到德国制造的极致严谨;走进店里,来客只能“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店铺风格是经营者的个性名片,显然,格斯拉不想在任何取悦顾客的外在形式上花心思,消费体验在他这里无从谈起。他的店铺宣告了他的绝对自信与孤傲——他的确有足够的资本与资格——以顽固的姿态提示顾客:要么别来这里,要么接受他的“一意孤行”。可以说,他的店铺几乎是一个唯我式的“封闭”空间。

小说第一次正面描写格斯拉的文字颇具象征意味: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以皮革来形容格斯拉其人,除了喻指其木讷、刻板的性格外,多少也暗示了他的生命状态——早已与皮革融为一体。他是皮革的化身,制鞋就是他的整个生命。

后文另一句比喻一样有弦外之音:

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喻体猫头鹰属于黑暗中孤独的警醒者与守望者,容易让人想到格斯拉的处境——传统手工制造业的“暗夜”将临,而他会继续“守夜”,并将独自扛下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于是他为人行事的孤僻就成为一种必然——圆滑变通,就是向机械化生产投降,而格斯拉断然不会放弃等同于生命的手工制鞋——他别无选择,只能变成一个高度戒备的 “封闭”个体。

“封闭”的信仰与规则

一旦将制鞋的属性由“生意”升格为“生命”,格斯拉在制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偏执、狂热、痴迷与苛刻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当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时,对生命的礼赞油然而生,如同对待亲生骨肉般的呵护之意自然流露:

(他)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

所以对于格斯拉来说,做出“顶好”的鞋子,并不是在“生意”的维度上去向客户兑现诚信与良知,而是在“生命”的维度上让自我“心安理得”。他精神上的安适,只有通过登峰造极的制鞋品质才能抵达——“品质”,其实是通往灵魂高度的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斯拉不吝血本、竭尽全力去确保鞋子的品质,也就是去达成生命的完美,或者深入一步讲,是去展现信仰的纯粹。

因而我们不难发现,格斯拉的店铺以及其本人的言行,都渗透着关乎信仰的宗教气质。文中形容顾客走进格斯拉的店铺,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格斯拉与鞋深情“沟通”,正如在教堂里虔诚祷告与祈愿。他制鞋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宗教仪式感,带着严于律己的敬畏心与苛刻无比的排他性,使得从他手中诞生的每一双鞋子都拥有了经得起时间摧折的 “神性”。

“教堂”里的“仪式”当然需要绝对的专一,所以格斯拉对于除制鞋以外的话题漠不关心,包括他自己陷入困境的现实生活。“我”与格斯拉的对话内容很单一,几乎全与制鞋相关。后来格斯拉的生意及亲人遭遇变故,当“我”问询时,他也丝毫不想在“我”面前倾倒苦水,只寥寥几句回应,迅速以“你要做靴子吗”一句中断话题,也“勒令”“我”进入他的信仰领域。那里屏蔽掉了来自世俗的苦难与痛楚,只要格斯拉能够立刻进入制鞋 “仪式”,他的生命便能够沸腾起来。这,就是专属于格斯拉的生存规则,固执得义无反顾,也“封闭”得全心全意。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111/693.html

上一篇:2018中国健康报告 ——健康,刚需
下一篇:工业化时期的精神归宿探寻——《我的安东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