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是盖斯凯尔“曼彻斯特工业小说”的最后一部,讲述了在南方乡村赫尔斯通长大的玛格丽特,因为父亲牧师工作的变动,全家搬到北方小镇米尔顿生活,与温暖舒适的南方相比,处于高度工业化的米尔顿脏乱且阴冷,每天面对粗俗的工人以及棉絮飞舞的纺织厂使得玛格丽特对北方的生活十分不适应,但在接触了底层纺织工人和工厂主后,玛格丽特对北方的工业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南方与北方》最开始在《家常话》杂志上刊登,盖斯凯尔最初命名为《玛格丽特·黑尔》,但在狄更斯的劝说下改为《南方与北方》[1]。小说书名的更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狄更斯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工业化变革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变革刺激了当时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的产生,形成了独有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和绘画,两者在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和内在问题方面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呼应,因此在阅读文本时更容易唤起视觉想象。维多利亚时期艺术作品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审美观。许多画家自己也创作散文和诗歌,他们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文本作品像油画一样具有视觉表达,而他们的彩绘艺术作品则是发人深省的文本小说。绘画和文本在视觉表达上的平行性,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互惠效果。盖斯凯尔作为见证着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作家,作品中对社会的描写同样也会受到同时代画家作品视觉表达的影响。比如她对艺术的理解深受约翰·罗斯金的影响[2]。因此,从视觉艺术角度分析《南方与北方》中关于“变革”主题的表达,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这种“变革”对于维多利亚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的影响。
一.“变革”在图像中的视觉表达
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影响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工业化过程也伴随着阵痛。盖斯凯尔在书中对玛格丽特一家在米尔顿遇到的各种不适应都有深入的描写,也为后文将要讲述的“变革”主题奠定了基础。玛格丽特一家的迁移活动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在这里有一个视觉意象上值得注意,那就是迁移的工具——火车。“火车”是区别英国传统田园生活和蒸汽时代最重要的意象,在众多维多利亚作家和画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南方与北方》中,它具有划分英国工业化变革空间和联系人物情感的作用。同一时代的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作为英国影响力最大的风景画画家,其最著名的画作之一《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Rain,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1844)也将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焦虑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表达。透纳是罗斯金十分推崇和赞扬的画家,罗斯金从透纳和丁托列托作品中汲取到的视觉表达,在曼彻斯特工业小说中是十分有用的[3]。因此在罗斯金影响下的盖斯凯尔,将《南方与北方》中的几次迁徙与透纳的这部绘画作品产生了视觉上的呼应。在这幅画作中,光与空气的混合表现了当时火车的速度,而旁边飞奔的野兔在这种光色混合之中显得十分模糊,与它并列的火车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工业迅速发展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自身产生了影响。代表传统田园生活的风景与代表工业的火车在同一空间中,体现工业化进程在物质环境层面差异的产生。同样它也将两种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增强主体变异性,从而更方便读者观察人物思想“变革”的产生。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的火车之旅体现了她思想的转变。玛格丽特坐火车离开了她所喜爱的赫尔斯通,从一个南部乡村小镇来到北方的工业重镇,此时她的心中除了不舍和难过外还有对未知生活的焦虑,这时的玛格丽特一家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迁移个体而存在,他们代表着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刚刚从田园牧场生活转向未知生活的维多利亚人民。玛格丽特最初对家乡赫尔斯通仍是十分眷恋。在面对鲍彻一家所遭遇到的不幸时,玛格丽特曾和父亲抱怨“城市生活使人心情郁闷,而乡间生活却使人放松。[4]”
在米尔顿玛格丽特经历了失去双亲的痛苦后,她在伦敦休养后又再次回到了她所一直怀念的家乡赫尔斯通,她渴望在这里找到之前的幸福时光,可是却发现这里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而她自身思想的又一次变化使得她再次陷入迷茫之中,与伦敦繁忙热闹的景象相比“赫尔斯通的闲人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就那样楞呆呆地看着,不知道火车驶过以后他们还有什么事好做”[5]。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0/1016/564.html
上一篇:舌尖上的世界
下一篇:计算机在工业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实现